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张智永(志永)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与人和善 外圆内敛 小品亦抒情

2020-03-27 15:48:55 来源:画者智永作者:
A-A+

8Q7NiORvJhDQMoR5lSWaF6Ms7ioPwJZGxuVsrReE.jpg

画者智永 关注澄观斋艺术

  因疫情肆孽,在家隔离。画都没有裱装,拍照清晰度不高。特殊时期希望大家理解

5HSzqvc73lZm41LxsrNaqkyf9cKW7MotsvyqFYCF.jpg

  张智永,现任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1990年得列于崔如琢先生门墙。为入室弟子。擅山水,兼入花卉翎毛。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拍卖会。中央民族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崔如琢工作室助教。泰中友好关系协会副主席。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西山散人”者,张智永是也,京西人氏,幼蒙山性,开辟鸿蒙。摩经典,识画理,志向高远,勤学苦练历经数载知命而成。书屋中鸟虫幽鸣,京韵浅唱,皮黄高起。闻琴莳兰,纵览古今。赏文书画,把玩古董。自命为“秋韵斋”也,常有赏心客来访。品茗清赏,谈古论今,不亦乐乎。或行于山水之间,外师造化,搜尽奇峰,观山问水,形似不羁。

  散人善用墨。凡作画必先取陈年墨锭于端歙砚中细细研磨,凝思聚神攒平生所养之气,下笔如有天马腾空之劲,若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山石峥嵘磊落,水似潺潺有声。腾扬似云似雾起于幽壑之间。笔墨胜处得山林之气。精彩烂漫若出其中,苍润之色显四时之景。阳者鲜,阴者渍,沉郁渗化斐然可观,如斯之类,得意在空微耳。展现神韵,众呼群赞之美哉。

2006年纳兰于京东兰舍

XBvrThRx2hyoO93dcbhXr4v4Mm6oKnQJzn2uHqFx.jpg

北京京剧院 马派老生张凯已收藏 杏花春雨江南 扇面

Xe0ziquGA6KdXKzXfoIgXE8U2zYWGXSpF7zkowvM.jpg

春消息 北京京剧院 马派老生张凯已收藏

81fDBSoJOSCgdELPsmP3O4rT0QKHLVpYjAIqpsiM.jpg

DBtBcxhqlOfltCHrSi66CgQtgnJnmjGSduHgR2RE.jpg

9lR6h6EcgFiFMXREvsPqKCQAF3Fs8L99VfyXGNPg.jpg

KzWS0hctw4dDUCyAtO1KqS2NtXs1cpGk30KGg1Fd.jpg

  我画此山水小册页以数寸中见大气象,求墨渖淋漓,气象万千。石涛云;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天地宽。9.3x12cm 0.1 平尺。

5mPUCqcBf31AjVNBIOr4AWxgnEKsD3cHHKivbas9.jpg

  丹青妙墨是本行,梨园掌故腹内藏。最喜人前夸血票,西皮唱罢又二黄。

  平生最喜听秋声,蛐蛐扎嘴镇日鸣。凭他数九朔风紧,满园秋色入怀中。

  葫芦罐子码一行,加食注水日日忙。最恨蝈蝈不酣叫,翅膀上面点药糖。

  葫芦小巧号丫丫,肚圆脖细总不差。很不手拓园半亩,好傍槡阴种匏瓜。

  此海波老师生前给我写的竹枝词

GmwGpOimRex79r6e5dZvTqVznJaG6UfkAhz6t0wB.jpg

  绘画是境界、是修炼、是磨砺,是踏遍千山万水后的笑谈挥洒;是行止观罢的所感所思;是写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是阅尽人事浮华后的直抒胸臆,更是生活中快乐的雅玩。

  余笔耕不辍近四十余载,得蒙有道尊崔公开启愚智,从注重传统取法乎上转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沉淀修养、提升意境。唯其难攻。需要全方位的修养,唯其通神,需要全部生命来锻造。在一层层蜕变中,品味着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古苍秀、清爽脱尘,在继承、融合与创新中磨砺自己的风格,力求笔墨气韵生动自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脱大师之窠臼,不断探索水墨艺术与时俱进的当代形态。使自我不断得以澄明,抵达新的化境。在作品中去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

西山散人 张智永2014年10月

ckLLJiKDo8OwkHhXedVloJtWKLh4Kg3uPCNBbqqM.jpg

此扇面北京收藏家已结缘

QsAemmku2K9zMJsHeeUxeCP9Eps3KN2o4D8mF5PC.jpg

此扇面北京收藏家已结缘

回归传统笔墨——对传统中国画的三度思考

  二、重新定义传统母体——传统是一种精神

  中国画“传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词汇,一批以传统为轨迹、以新语言为面貌的优秀的传统中国画艺术家普遍认为“传统是一种精神”。张智永说,传统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精神内核,精神轨迹下艺术作品的任何“味道”都是很正宗的。他所说这种“味道”正是意趣。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因而寄情于物、“窥意象而运行”。所以有了黄宾虹的经典语句“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这种似与不似,并非写生得到,也不受人体解剖学、焦点透视学和色彩学的限制,这种造型是意象的,如中国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在京戏中,武生做一些蹋腿、飞脚之类的动作(走边),便有种在曲折小径上疾走,夜行时脚下崎岖不平,以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严密注意周围环境的感觉。中国诗歌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更是短短几个字,将黄河的气势展露无疑。对于中国画也是如此,物象源自意象,大都来自传统造型的“理”,却拥有眼前景物的“实”。

hK86UwTE7FsJDoJ4s4x5wQX5rgAKC3Enmb7w3MGb.jpg

  谢赫六法谈到“应物象形”、张彦远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荆浩说“凡属万本、方如其真”,都显示出古人对于中国画造型的态度。对于写生,传统的做法是“目识心记”,在传统中国画蓝本的基础上,理清了自然界中的一枝一叶的关系,再去观看自然,又看画,一定会有“澄怀观道,栖丘饮壑,卧以游之”的感受。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从中悟道,主客归一,即使不能亲身抵达,也从意象造型中回到意象,从中国画的画理走到了眼前的实景,又从实走到了自己的感受本身。因此,传统中国画真正造型方式是以“形”写“神”,“神”到了,形可忽略。“对景写生”的西画观对于真正的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是一种限制。

f4MAI77ikTOIUulrwtTyjTKvz2GIAEhwjF6rMM7o.jpg

  画理如何学习?《论语·子张第十九》中,子夏的一段话说明了中国画画理学习的前提。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他的意思是说,艺术虽是小道,但还是有可观的地方,虽然可观,还是不要太投入,太投入就会耽误了“道、德、仁”的修炼。

  历代的文人墨客因此尽情的“游于艺”,他们没有过分强调“像”某物,但从未脱离“像”,不仅像,而且栩栩如生。其中的奥妙在于“可观”。很多人认为临摹的东西都是过去时,而且在受到西方造型模式的影响下,过分注重对形式(造型)的学习,一部分会学习材料技法。因此“向传统学习”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再者,今天的临摹如果缺乏传统“游于艺”的心态和较高的鉴赏力做引导,是很难真正理解传统的。传统即是画理,从中不仅会明白一枝一叶的中国画组成、描绘方式,也会看到山川、河流、石头的组织关系,同样看得多了,也会看到气势、神韵,能够与艺术家对话,知道“中国画原来是这样的”,这就是学到的画理。

8ooOLX8lQ0SbhhFtnNlZpnghJZ7pG1qPqVfmyqXL.jpg

  对于临摹,“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上文所言,很多人注重对于形式的学习,导致自己习气难以改变,因此出现了大批“学我者死”的无名之辈。选择蓝本需要讲究,选择高质量而且是一个体系脉络的蓝本,真正加重认识。

  风格的形成,还表现在“气”之上。中国画是笔线的艺术,通过线感知气,主要体现在线及墨迹为画面带来的节奏感,线条倏忽旋转,其六彩的变化,合乎阴阳,具备音乐的节奏特性。而且,画家的墨迹随心迹,每个人的运笔习惯及动作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式和节奏变化。不同画家有不同的“气”。这也正是徐邦达被称为“徐半尺”,打开画幅的一半便可知真伪,也就是作品看得多了,对于个性风格、用笔、用墨的感受变得异常敏感,因此辨别真伪便成为经验之谈。

6PHg8V0ZsukaSXZWw0YwfHCUZjPTFxZe2gRtkNHg.jpg

  中国传统是一种精神,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画的抒情性是两种反对的结果,第一种是反对将艺术家笔下的线条束缚在所画的客体上,第二种是反对照相机似的再现物质现实。书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线条自成体系),诗歌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画为无声诗,体现造型的意象性)。这正是“画理”和“实”的关系,是一种可以发挥无穷奥妙的空间,里面的“画理”与“实际操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成为了一种“文中之文”,其中的妙不言自明,与中国文学、戏曲、文玩等艺术形式中的哲学规律相通。也正是这样,形成了传统中国画范畴内精彩纷呈的各种艺术风格。

  张智永说,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上,如果违反了步骤,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成功的。今天有些艺术家违反传统,摆脱传统的束缚,又不经意的掉进了另一种传统(西画或者其它规范)当中,借着传统功力不够形成的习气,亦步亦趋,走到无路可走。他说中国画失去了传统精神(画理)一定是野狐禅,而真正高级而且能够走出来的画家正是“似与不似”之间,以自己的个性形成风格。

2019年7月18日 李鱼

5xys2WNf8wjELDqiPEXx5e6m2hdXeQpp51x1TLm5.jpg

  闭户隔离以来,作品频出,艺术语言也有很大突破。作为书画者搞好自己的事,不给国家添乱。是一个艺术人心性的体现。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Wdp9w5HPwXlYjn1HHTVN7dLTaaNAAvSOPV9UnIMr.jpg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张智永(志永)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