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上面蓝字 画者智永 关注澄观斋艺术
张智永,1961年生于北京,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驻院画家,泰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少年从师吴悦石先生学山水,1990年得列于崔如琢先生门墙。为入室弟子。擅山水,兼入花卉翎毛。中央民族大学崔如琢山水画高研班助教,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拍卖会。
在疫情肆虐的闭户隔离期间,很多人心情低迷,也有人恐慌不安不知所措。更有些人在家待不住心浮气躁,马星很旺,心不踏实。
其实这时候也是没人打搅,正是读书和潜心书画时候,我笔耕不辍。而且创造欲望高涨,作品频出,艺术语言也有大的突破。皆因平时的修炼,能耐得住寂寞有关,也是一个画者心境的体现。
画家50岁以后能不断进步,主要是学习方法正确,沒有受到素描的束缚,沒有受到西方透视的束缚。对古人的研究有了表现手段和丰富的经验,走出去多用心观察,感悟大自然变化,开阔胸襟,体验生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近现代大师的表现手段。有些表现手段,不临摹是体会不到精髓的。所以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云浮而动,岳镇而安。动静相合,生气腾然。群峰竞秀,万壑藏烟。松奇石怪,云海接天。晴雨无常,气象万千。屡画不厌,大美黄山。 石涛云: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180x37cm 6平尺 2020庚子冬至
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南朝的宗炳讲:澄怀观道,宗炳一生“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观道。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国人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
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以达到实现最高的审美境界。
这一心灵境界,是文人以达至澄澈的空明的心境来看待世事,潜心创作,娱情于纯净创作中的一种悠然自足之人生态度,是人们审美心态极其生动的描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维诗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真诗中有画也。这就是澄怀观道。
石涛云: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138x34cm
学习传统笔墨,目的是对表现时代笔墨打基础。笔墨要有变化,有氤氲,有苍润,有参差,才有气韵。要动靜相合,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也要颜色当墨来用。墨分五色写云山万态动静,石研八彩画崇峦千变阴晴。中国书画,包括京剧,诗词歌赋,音乐都有模式和规律。继承规律和技法模式,最终目的是打破规律模式。笔墨当随时代,有了笔墨功力和造型基础什么都可以表现。
东方的造型基础来源,是临摹古人画作和书法的学习。我觉得画山水画不需要学素描,因为中国画不是光影响的形体画面。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方法,唐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以形写神的。讲究天人合一,求气韵生动。
张智永的山水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迎面扑来的气势,就如在人群中猛然有人喊你的名字或是拍你的肩膀让你不得不回过头去看看他是谁。
我用这个比喻一点也不过分,智永的画有这个气派,不但大气磅礴,而且酣畅淋漓,该抓紧处精雕,该放松的地方泼洒,十分过瘾。 史国良
云浮而动,岳镇而安。动静相合,生气腾然。群峰竞秀,万壑藏烟。松奇石怪,云海接天。晴雨无常,气象万千。屡画不厌,大美黄山。
前人有诗 : 太始浑忳初开日,黟山突兀伸一拳。峦奇峰削碧落现,怪怪松石万象悬。山名海者何以故,千岩万壑生云烟。烟云荡漾在变幻 ,雪浪银涛渺无边。霎时茫茫幻成海,黃海之名以此传。
黄山在云烟变幻时,航拍一百次也是不同景色,所以画画也要有千变万化,求大气象大场面。山石结构,一树一石是小观,多角度以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影响的景观,是观察求大的气势。历代古人对山石,树木结构已经研究到家了,你就从古人的作品里就可理解学习。只有大自然的气息的感受需要 大自然去体会。这个古人给不了你。到大自然去,你的劲用在哪里最是关键。这是理解问题。古人的画不是对景写生来的,是用心写生是外师造化。都是他自己的感悟。东方的艺术是形而上的艺术体系,可以跨时空,多角度,是心里的观察。与西方的科学表现迥然不同也。
因为东方的艺术是有完整的成熟而独特的体系。可以吸取西画的精华,首先我不用西画的观点画中国画。
看似黃山 不是黃山 胸中丘壑 笔底云烟 不必似黃山 亦不必不似黃山 104x34cm 3.2平尺
我游黄山,是用眼与心去写生,从不对景画。多是从精神层面对黃山的感悟和理解,是多角度,立体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观察。黄山在我心中是活动的景象,储存在大脑里,融化到血液里的直抒胸臆的挥洒,画我胸中的大美黄山。
雨余黄山夕阳红
张智永,西山散人者。闹市小隐,京西画者也!数十载,游历江南,及西南名山大川。行走桂,黔,滇,川,湘,栖滞黄山。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眼中江山,手下笔墨,腹罗锦绣。山石峥嵘磊落,水若潺潺有声。腾扬似云似雾起于幽壑之间。笔墨胜处得山林之气。精彩烂漫若出其中,苍润之色显四时之景。
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也是从教于师长,得助于朋友,回首历程,汇师长恩于心头,感众人情于言间。只能将满腔热情尽付画中,给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作品。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